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學者:隨機砍人易生模仿 媒體應自制

內湖殺童案引發社會大眾憤慨,王姓嫌犯移送士林地檢遭到民眾痛毆、拉扯頭髮,表情痛苦,王姓嫌犯大喊「麥格趴啊啦!」(台語不要再打了)。 聯合報記者蘇健忠/攝影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連續兩天發生砍人事件,警察大學學者蔡田木表示,不少疑似有「嚴重社會剝離感」的行為人,會因為「氣氛被挑起」,產生模仿犯罪效應,呼籲媒體約制傳播。從台北市內湖區昨天發生女童當街遭砍殺血案後,今天又傳出男子捷運站持刀攻擊警察案件。警大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所長蔡田木今天在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少疑似有「嚴重社會剝離感」的行為人,會因為憤世嫉俗,「氣氛被挑起」,產生模仿犯罪效應。蔡田木說,包括傳統媒體與新興媒介臉書、網路平台訊息流竄,都會使得「模仿式的犯罪動機」被挑起,因為呼籲電視名嘴、評論者也都應該有所節制,不應該讓人有「錯誤學習」的起心動念。蔡田木也談到,類似犯罪行為在治標上,「嚴刑峻法並且即時威嚇是有必要性」,否則犯罪行為人會在犯罪前,考量懲罰與犯罪行為不成比例時,更容易造成衝動犯案;這在其他國家相關的犯罪研究中,也有相同的發現。在治本上,蔡田木認為針對教育、醫療等多面向的思考都可以接受,但是這種方式,往往在時間會拉得很長,緩不濟急,因此在考量民眾對社會正義感是否獲得滿足時,政府魄力的宣示與嚴刑峻法的治標方式,是絕對有必要。蔡田木也提出,當不少人在論辯犯罪行為人在獄中的矯正過程時,他希望外界也要重視投入矯正資源的人物力到底有多少,否則在人少、錢少的狀況下,一味要求矯正成效幾乎是緣木求魚。另外修正刑事政策,包括不要給法官太多審判的權限空間,透過立法、修法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