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南排灣古壁板生病了 古物醫生會診治療
屏東縣獅子鄉文物館是南台灣原住民大龜文王國文史特色館,有百年歷史的「鎮館之寶」─舊社木雕壁板,去年健檢時發現遭蟲蛀和菌蝕嚴重,館方請來古文物醫生進駐展開長達5天的會診和治療,明天壁板就能 「出院」,重現昔日風華。舊社木雕壁板長171.8公分、寬85.4公分,重47公斤,材質為台灣特產的臺灣櫸木一整板雕刻而成;木雕樣式呈現早期大龜文社群的族群紋飾;經田野調查為17世紀大龜文社群chulyasow社頭目家屋的壁板,獅子鄉現有排灣族群都是大龜文社群後代,歷史和文化意義重大。屏東縣政府去年10月邀中研院蔣斌、台博館李子寧和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廖紫均等專家為古文物健檢,發現放在玻璃櫃內的舊社木雕壁板因未妥善保存,有嚴重的蟲蛀和菌蝕病況,建議鄉公所盡快找專家修護。館方邀中興大學林仁政教授帶領的修護團隊於11日進駐文物館,以5天時間展開修護,團隊先以科學儀器檢測與分析,再以人工方式逐一清潔移除風化髒汙、粉塵、黴菌、變色菌的表面,明天就能恢復木材、雕飾原有紋理舊貌。獅子鄉文物館長廖貞怡說,透過這次文物修護、鑑定、田調資料的蒐集,明白文物不僅只是博物館的物件,而是乘載人類傳統文化的見證,在文物修護後將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逐步提報列為有形的古文物,讓後人見證排灣族豐盛的文化內涵和源自歷史的文化張力。有古文物「醫生」之稱的喬致源(左)和黃眉琇,為風化和菌蝕染病的南排灣木壁板進行長達5天的治療。記者潘欣中/攝影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